杨绛先生去团圆了,但把长寿之道留给了我们
2016-05-26 14:08:59
  • 0
  • 1
  • 44
  • 0

    我和谁都不争, 和谁争我都不屑; 我爱大自然, 其次就是艺术;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;火萎了, 我也准备走了。 ——[英]兰德(杨绛 译)

 热点,文化,生活,社会

  昨日悼念杨绛先生的信息已经刷了整整一天,一个文坛巨将是逝去深是惋惜,但该开的花终究会开,该谢的也终究会谢,人世间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。105岁,这样的结局,也已是芬芳一世。想她自己在《我们仨》里面写的:人间也没有永远。

  “我今年一百岁,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,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,寿命是不由自主的,但我很清楚我快“回家”了。”

  1997年3月4日,被杨绛称为“平生唯一杰作”的爱女钱瑗因癌细胞扩散在沉睡中去世。一年后,钱钟书在过了他88岁生日后不久,也离开了人世。杨绛说:“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。就这么轻易失散了。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。

  虽然是一个人继续生活,但是她并没有躲避,“我得留在人间,打扫现场,尽我应尽的责任”。而此时的杨绛已经80多岁,奔波于大半个北京城照顾生病的父女,为了自己的身体不被打垮,杨绛一直小心保养自己,争求“夫在先,妻在后”,因为照顾人,男不如女。尽力保养自己的好习惯就这样一直被坚持下来了。

  杨绛先生“回家”了,她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文学巨作,还有一套健康长寿的好习惯。

 热点,文化,生活,社会

  杨绛先生低调平静不争

  杨绛先生不爱交际应酬,不追名逐利。面对著名作家的称赞说自己没那野心,称自己的书只配论斤卖,拒绝出国访问,婉辞作品研讨会,说读过我书的人都可以提意见的。

  先生曾说:“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不跌,也不用倾轧排挤,就可以保其天真。”这也许是先生历经沧桑依然健康长寿的原因吧!

  心静如水,物我两忘,身体各个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,有利于人体远离疾病的侵袭。

  杨绛的心是平静的,也是自由的、健康的,不争不斗。她不是没有痛苦,爱女丈夫先后离去的痛楚她只是选择了隐忍,选择了哀而不伤,沧桑岁月里,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静静地等候生命最后归宿的到来。

 热点,文化,生活,社会

  杨绛先生生活规律

  能够做到100岁了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可见是多难得,《黄帝内经》中的养生之道: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形与神俱。杨绛的老年生活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规律。

  杨绛一生从来都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,小时候便调皮的爬树,打球。晚年的时候尤其注重饮食,清淡的口味,蔬菜、水果、牛奶、鱼都是她平时的吃喝习惯,一日三餐与常人无异。年纪捎轻时还经常自己亲手做豆浆、杏仁酱等小食。

 热点,文化,生活,社会

  杨绛先生坚持家中锻炼

  家中没有书房,但有数不清的书籍,遍地都可成为她的书房。不封砌的阳台,每天可以看到外面的蓝天白云。

  老年的杨绛不能像年经时到院子里散步,呼吸清爽的空气,但是每天7000步慢走仍然坚持在家中的客厅完成,偶尔去阳台吸下好空气。

  此外还坚持没有早上练习“八段锦”。为了锻炼大脑思维还会经常的翻阅报纸书籍、看看电视、练字抄书。

 热点,文化,生活,社会

 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,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;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;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;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。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、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。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,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,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。这便是人生哲学。——杨绛

(摘编自新浪微博“养美健康”)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